政务公开 > 巴中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规划信息 > 区域规划

《川陕规划》实施以来巴中发展综述

2021-03-29 15:29 来源: 巴中日报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2016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实施《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川陕规划》)。巴中作为《川陕规划》确定的原川陕苏区中心城市、川陕革命老区综合改革试验区,抓机遇、破难题,补短板、强弱项,苦干实干、创新创造,规划蓝图上的项目一个个落地落细落实完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有机制有魄力 美好愿景在红色大地落地落实

巴中是革命老区、秦巴山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三区叠加”特殊区域。《川陕规划》出台,将巴中确定为原川陕苏区中心城市、川陕革命老区综合改革试验区。这无疑是巴中建地设市以来的重大政策利好。

党中央、国务院对革命老区深情关怀,巴中岂不紧抓机遇,奋力而行?近年来,巴中坚持以实施《川陕规划》为统揽,做足《川陕规划》文章,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完善工作机制,保障《川陕规划》的顺利实施,取得明显成效。

时不我待,如何开局?

《川陕规划》出台后,我市立足巴中为原川陕苏区中心城市和《川陕规划》确立的重点任务,出台《关于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的决定》,作出加快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的战略部署,在全市范围内凝聚起加快老区振兴发展的思想共识和磅礴力量。

2019年初,巴中机构改革方案出炉。在此次机构改革中,组建了全省唯一的市委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办公室,作为市委正县级工作部门,切实加强推动《川陕规划》的组织实施力度。

在国家部委、省厅部门关心关怀下,市委一班人统筹各级力量抓推动,建立“市级统筹、县区主体、部门主责”的老区振兴发展工作责任制度,众志成城强力推进——

市委、市政府每月召开区县委书记月度重点工作点评会,把《川陕规划》给予的支持政策落实、重大项目建设作为点评重点;

每半年召开“六大突破”暨重点项目现场推进会,切实把责任和压力传导到区县委书记和市级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

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定期开展《川陕规划》实施情况专题监督调研,合力推动《川陕规划》落实;

……

功夫不负有心人。《川陕规划》实施以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高于全国同期0.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年均增长8.5%、9.7%,分别高于全省同期0.6个、0.5个百分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破难题补短板

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越走越宽

巴中作为川陕革命老区核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明显,交通瓶颈制约突出。加快弥补基础设施短板,成为破解发展条件难题、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的首要大事。

2020年12月29日,一架CZ8210次航班降落在巴中恩阳机场。至此,巴中恩阳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30万人次大关。

2016年7月,《川陕规划》蓝图在航空建设上明确指出,将“新建巴中机场”。《川陕规划》出台后2年多,2019年2月,巴中恩阳机场正式通航;时间过去4年,巴中恩阳机场通航网络从1个点到覆盖西南、华南、华东、西北、华北5大区域;航线从通航初的1条到累计开通14条。截至2021年2月2日,累计完成旅客吞吐量达51.7万人次,成为西南地区通航初期运输量增长最快的支线机场之一。

以巴中恩阳机场建设为代表,我市相继开工建设和竣工投用一大批交通水利能源信息基础设施——

巴陕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汉巴南铁路南充至巴中段全线开工建设;

二郎庙水库、双桥水库完成蓄水验收,红鱼洞水库即将进行下闸蓄水,黄石盘等水库加快建设;

持续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建成5G试用站595个,城乡4G网络全覆盖。

“十三五”期间,《川陕规划》所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173个,完成投资2921亿元,长期制约巴中发展的基础设施瓶颈得到显著缓解。

基础设施瓶颈解决了,产业发展带动致富增收的问题又摆在了面前。

巴中有何资源,如何利用资源增强高质量发展活力?市委给出了明确答案:全面推进四大特色农业、四大新型工业、四大现代服务业。

《川陕规划》实施以来,我市特色农业更“特”,新建特色农业基地114.3万亩。新型工业更“新”,新培育规上工业企业147家,建成巴中经开区等5个省级新型工业化(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加快天然气、石墨等特色资源勘探开发和转化利用,探明天然气储量1.4万亿立方米、石墨储量8337.5万吨。现代服务业更“优”,建成光雾山-诺水河世界地质公园、南江县米仓山国家森林康养基地。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势头良好,巴中发展的“造血功能”正在全面增强。

基础设施建设、致富产业发展,离不开资金投入。巴中起步晚、底子薄,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成为必由之路。

2016年以来,巴中市充分运用《川陕规划》利好政策,向上争取各级各类资金881亿元、政府债券资金476亿元。

在积极向上政策“争资”的同时,巴中也聚焦自身、练好内功:

——市场“融资”。创新设立全省唯一的巴中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市场化运作募资总规模达37.5亿元,支持企业融资28.2亿元。

 

——银行“贷资”。市政府与15家省级银行机构签订5年授信2570亿元银政战略合作协议。

——交易“获资”。合理利用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全市已交易节余指标1.8万亩,实现流转收益53亿元。

任务清重点明

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质量越来越高

《川陕规划》明确提出:支持川陕革命老区加快振兴发展,有利于发挥区域比较优势,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出一条贫困老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路子,为全国革命老区加快发展提供经验示范。

做示范、走新路,脱贫攻坚是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

“这些年,党和政府非常关心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帮扶干部真心实意为我们谋幸福,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说起脱贫路,巴州区大茅坪镇得阳村贫困户张力十分感慨。

因病致贫的张力在党和政府的帮扶下,通过养殖,告别了危旧房,顺利住上了小楼房,两个子女在巴城读小学,均享受了义务教育减免政策。“靠自己的努力和奋斗获得幸福,是我认为最好的小康生活。”张力深情地说。

《川陕规划》实施以来,全市49.9万像张力这样的贫困人口脱贫,699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巴中经验成为脱贫攻坚“中国答卷”典型案例,易地扶贫搬迁和土地政策助推脱贫攻坚巴中模式在全国推广,南江“借羊还羊”扶贫模式入选“全球减贫优秀案例”。

《川陕规划》实施以来,巴中把发展重点放在了公共服务提升、城乡品质提升、生态环境提升等工作上。

公共服务不断优化。《川陕规划》实施以来,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占比72.2%,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99.8%。全市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发展,乡镇、村卫生院标准化达标率100%,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川陕规划》实施以来,兴文新区、恩阳新城全面崛起,建成“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12个、幸福美丽新村260个,城镇化率达到43.35%。

生态优先奠定本底。《川陕规划》实施以来,全市新增森林面积10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3%,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巴中生态环境优势正日益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和区域竞争优势,为推动巴中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2016年来,《川陕规划》蓝图在巴中这片红色大地落地成一个个细化方案、一个个耀眼成绩,让巴中振兴发展的质量越来越高,也为开启“十四五”新征程、新篇章奠定了坚实基础。

“按照国家、省发展改革委的部署要求,我们对‘十四五’巴中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进行了深度研究,明确了以打造‘三市两地一枢纽’,建成川陕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目标定位。”市委老区振兴办常务副主任宋克舜表示,作为推动《川陕规划》落地落实的统筹部门,将重点围绕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等方面,梳理优化巴中市“十四五”时期急需国家支持的重大项目清单、重大政策清单、重大平台清单、重大改革事项清单,并持续加大与国家、省发改委衔接力度,尽可能多地纳入国家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各专项实施方案中。“同时,高质量完成《巴中市‘十四五’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提前做好实施方案启动工作,千方百计争取巴中建成全国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市。”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巴中新征程的第一年,恰逢《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出台,这无疑是巴中发展又一重大政策机遇。川陕革命老区核心城市巴中市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需要为根本目的,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加快建设“三市两地一枢纽”,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